2020年9月4日,由商務部和北京市政府共同主辦的2020年服貿會在北京舉辦。中國新興建設開發有限責任公司作為建筑服務板塊戰略合作伙伴,攜眾多智能建造技術亮相,多個案例成功入選服貿會進行展覽展示。
近年來,新興建設瞄準行業前沿,在互聯網+、BIM與智慧工地,在推廣綠色施工技術集成、綠色建筑和超低能耗建筑,在裝配式建筑與工業化建造,在超高層建筑施工建設,在大型空間鋼結構施工安裝、“一帶一路”海外工程等領域均取得重大突破,走在了行業的前列。
新興建設有八個案例成功入選服貿會進行展示,入選案例重復體現了新興建設瞄準行業前沿趨勢,在互聯網+、BIM與智慧工地、綠色施工技術集成、裝配式建筑與工業化建造、超高層建筑施工建設、大型空間鋼結構施工安裝、“一帶一路”海外工程等領域取得的重要突破,展現了企業始終致力于創新變革,搶占技術制高點,緊緊依靠創新增強企業可持續發展的能力,走出了一條科技興企、科技強企之路。
在案例制作工程中,新興建設緊密契合服貿會主題,在數十項榮獲魯班獎、國家優質工程獎的工程中優中選優,組織專業團隊精心制作,反復打磨,多角度多層次展示了5G、物聯網、大數據、云計算、虛擬現實、人工智能、高精度測繪等眾多先進技術應用,體現了當前建筑行業國際領先的高精尖水平。
一、保障房從“建造”向“智造”飛躍

石景山區衙門口回遷安置房730地塊項目是住建部《工程質量安全手冊》首批試點單位和北京市重點民生工程。
項目全過程運用裝配式+BIM技術,形成了設計標準化、生產工廠化、施工裝配化、裝修一體化、管理信息化“五化一體”的全新建造方式。依托大數據、云計算、虛擬現實等科技手段,搭建一體化信息平臺,實現各單位、各工序、各環節的信息交互和共享,實時掌握工程全生命期的動態信息,提升管控精度,發揮出裝配式優勢,給過程管理帶來了歷史性變革。打造了信息、智慧、綠色、生態的花園式工地。
在工程建設中,新興建設展現了中國建筑企業成熟的智慧建造體系,實現了“建造”向“智造”的飛躍。
二、智慧建造“智”引未來

公交智造產業園項目,是中國新興建設基于云計算、大數據、互聯網、物聯網等數字化智慧設計理念,聚合打造的“產-學-研-用”一體化的智慧化科創園區。
通過GIS技術感測和智能化分析地形地貌、地質構造等場地信息,獲得最佳建筑布局。綜合運用GIS+BIM技術對建筑能耗、日照、風環境等模擬仿真分析,優化設計,實現人與建筑、自然和諧共處。運用有限元分析技術,在BIM模型基礎上進行智能化模擬,加強薄弱部位抗震措施,智慧化解決雙塔連體復雜高位連體結構問題。
該項目內的園區綜合能源站,采用天然氣冷熱電三聯供系統為核心的高效清潔能源系統,一次能源利用率高達80%,結合廠房屋面太陽能光伏發電,年節省標煤約5500噸,減排CO2約1.6萬噸。
公交智造產業園將成為國內領先的公共交通全產業鏈示范基地和京津冀協同發展先試先行典范。
三、“鋼”柔并濟建造人民日報社大樓

人民日報社報刊綜合業務樓工程主樓高度180米,超高層純鋼框架結構,中部豎直核心筒,三個方向雙曲面構造,結構復雜。
新興建設利用計算機全景實體模型,直接獲取各部位坐標點,實現構件精確定位。利用現代化計算機有限元仿真分析技術,優化結構安裝順序與焊接方案,減小焊接應力和變形。創新采用循環測控糾偏技術,全程掌握結構實際形態,實現建筑形態與設計圖紙完美契合。 BRB 屈曲約束支撐,在國內超高層異形純鋼結構體系中首次大量應用,新科技充分展現實力。工程先后獲得多項國家級工法、省部級科技創新獎、鋼結構金獎、長城杯金質獎、魯班獎等多項榮譽。
四、用技術重塑想象

中航技研發展示中心工程主要由兩棟高層結構主樓和連接二者的扇形大屋蓋組成,寓意為“開啟世界之門”。扇形大屋蓋結構采用鋼桁架與預應力索組合鋼結構體系。頂標高近百米,用鋼量3000噸,桁架最大跨度達90米。
新興建設采用BIM技術,實現三維可視化建模、多系統碰撞檢查、精準算量、自動出圖、可視化交底等功能。利用施工模擬分析技術,選擇最佳施工方案,保證施工安全。
提升過程采用計算機控制系統,對12個提升點的提升位移和荷載全程監控,保證了提升過程的同步和安全。工程獲得鋼結構金獎、結構長城杯金質獎、建筑長城杯金質獎、魯班獎等多項榮譽。
五、異形曲面設計再造新地標

石景山文化中心工程中,應用了基于BIM的異形曲面建筑工程數字化建造技術,解決了復雜異形曲面建筑工程結構和裝飾裝修施工難題,使得三維定位坐標準確、高效,模板設計合理,虛擬交底生動形象,人工作業效率大幅提升,為成功實現建筑設計師天馬行空的設計理念提供了重要的技術支撐,真正做到了節約資源、降低能耗,通過創新技術實現了綠色施工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的最大化。
該工程通過了全國建筑業創新技術應用示范工程立項,榮獲北京市結構長城杯金獎,被評為北京市綠色安全樣板工地、住建部綠色施工科技示范工程,榮獲第三屆中國建設工程BIM大賽獎。
六、“一帶一路”與“光明之路”成功對接代表工程:哈薩克斯坦國家公路項目

中國新興建設承建哈薩克斯坦國家公路項目,是中國“一帶一路”倡議與哈薩克斯坦“光明之路”新經濟政策成功對接的代表工程,象征著中哈兩國友誼,對促進哈薩克斯坦基礎設施建設和經濟社會發展具有重要作用。項目包括首都努爾蘇丹西南環城公路、江布爾州梅布公路及東哈薩克斯坦州卡麥公路三條公路的工程總承包,總里程達715.6公里。項目在建設過程中受到中哈兩國政府持續關注,哈薩克斯坦總理馬明和政府各級領導多次視察,對項目實施過程中體現出的先進技術能力和良好管理能力給予高度評價。
新興建設項目團隊經過精心安排、科學統籌,利用豐富的施工經驗,因地制宜組織規劃,成功克服暴雪嚴寒、低溫時長、地質缺陷等不利因素,實現全年不間斷施工。其中首都西南環城公路項目較合同工期提前4個月實現通車,以國際化高標準實現了首都環城快速公路的閉合,成為哈薩克斯坦“一帶一路”相關項目中首個完工的項目,是基礎設施建設領域“中國速度”的又一生動體現。
七、混凝土無線測溫新創新

北大人民醫院北院區項目施工過程中,自主研發了基于BIM+大體積混凝土無線測溫系統,對大體積混凝土實時準確溫度監測管理。
本系統由溫度數據采集模塊、數據傳輸模塊、云端數據服務器和客戶端四部分組成,將大體積混凝土測溫點位置與云端BIM輕量化模型綁定,綜合運用智能物聯網、云存儲、移動互聯網、BIM技術。實時將所測溫度數據上傳至云端服務器,實現自動記錄混凝土內部溫度和環境溫度。對采集到的溫度數據自動生成溫度曲線,生成數據報表分享至任意客戶端和可視化數據大屏,歷史數據實時查詢、導出??深A設報警值,通過短信、APP、網頁發送報警信息,及時調整養護方案。
本系統的應用摒棄了傳統的人工手動測溫方法,減少了測溫人員數量,降低了測溫作業強度,提高了測溫數據的準確性和實時性,確保了混凝土的施工質量。
八、用智慧開啟建筑信息化大門

北京大興國際機場南航基地項目中融合使用智慧工地及BIM+物聯網等信息技術,實現了對安全、質量、進度、成本、材料設備的監管,優化監管流程、優化資源配置,為北京大興國際機場順利通勤提供強有力的保障。
項目使用智能塔吊監控、智能移動設備、智能安全帽,實現了實時定位、狀態預警等功能。創新“五位一體”BIM竣工聯合驗收,優化竣工流程,創新管理模式。運用設備物聯+智慧管理,全面實現施工現場智慧化、信息化管理。
工程獲國家級專利5項,獲北京市綠色安全樣板工地、北京市建筑業新技術應用示范工程、北京市建筑信息模型(BIM)示范工程、住房城鄉建設部綠色施工科技示范工程、全國建設工程項目施工安全生產標準化工地等榮譽。
http://www.zhjzbs.com/Detail.aspx?ID=13692